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各地多个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 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9:40:0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新型储能”列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并强调其作为国家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撑作用。开年以来,各地加速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在新疆吉木萨尔,1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时全钒液流储能一体化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作为吉瓦时级的钒电池储能项目,具有安全性高、充放电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可满足大规模长时储能需求。目前光伏区已具备并网条件,储能工程进度完成30%。

在青海格尔木,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安装调试进度已过半,计划年内并网发电。项目采用新一代的深低温蓄冷关键技术,通过-196℃低温环境将空气转化为液态存储,能量密度较传统技术提升3倍以上。

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液化空气储能项目负责人 郑刚基:它就相当于一个巨型充电宝,将气态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实现储能,将液态空气汽化转化为气态空气释放能量,带动汽轮机发电。

此外,氢能也是储能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吉林,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配备45万立方米的氢气储罐,能够将多余的电量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再进一步合成绿氨与绿色甲醇。

中国能建氢能公司负责人 李京光:项目计划2025年下半年投产,投产后,将实现绿氢年产量3.5万吨,绿氨绿醇20万吨。能够实现绿电就地消纳和高附加值转化,也将加速贯通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各环节。

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场景拓展

在各地新型储能项目加速建设的同时,技术创新也在同步推进。随着产业规模突破7500万千瓦,储能技术研发进入快速迭代期。记者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看到,电化学储能的材料革命、机械储能的规模突破、化学类储能的场景拓展集中呈现,特别是人工智能与储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这是目前全球容量最大的8兆瓦时储能箱,搭载的700安时的储能专用电芯,可大幅降低储能电站度电成本。正在演示的这套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能量转化效率超过70%。

参展商 纪律:这套技术特点就是一个是规模大,单机可以做到300兆瓦以上,容量是需要4~10个小时储存容量,同时它寿命很长,30年到50年的使用寿命。

在我国首个吉瓦时级新型储能安全监测平台演示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平台通过470多万个测点数据信息进行精准采集,运用近1800万个算法进行秒级的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运维人员随时掌握储能设备的健康状态。

参展商 陈满:这个算法的准确率达到了97.6%,一旦设备有异常,它能够提前15分钟通知报警给运维人员,避免事故的发生,减少损失。

人工智能与储能产业的融合催生出全新应用场景。这套专门为储能系统搭建的交易智能体,内置人工智能交易大模型,可以实现气象预测、电价预测、自动生成交易策略和控制执行。

参展商 田庆军:目前在山东滨州、江苏射阳、内蒙古都搭载了这一套智能交易体,它比传统的人工或者软件平均预测准确率可以高出5%。

今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将超过30吉瓦

在本届储能国际峰会上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显示,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年复合增长率超100%以上,2025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项目装机有望超过30吉瓦。此外,《白皮书》显示,新型储能将从试点示范转向规模化商用,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延续高速发展态势,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43.7吉瓦/109.8吉瓦时,同比增长103%/136%,占全球市场59%。年度新增投运装机规模连续3年超过此前历年累计装机总量,并且累计装机首次超过抽水蓄能。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 陈海生:过去几年锂电池的性能大幅度提升,多技术路线迭代加快。储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新增企业数量创新高,行业产能增加,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同时价格下降。中国主要的储能技术均和世界最新水平基本上处于并跑阶段,锂电池、压缩空气和液流电池等处于国际的领先地位。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显示,“十四五”前四年,新型储能年复合(2021—2024)增速为121%;展望2025年,预计新增装机超过30吉瓦,整个“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年复合增速将超过100%。进入“十五五”,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将逐步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

多部门促进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

在“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关键转型期,国家多个部门协同发力,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标准体系为支撑,推动新型储能产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数据显示, 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26.5%,累计装机规模达78.3吉瓦。截至2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7500万千瓦。2024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1000小时,较2023年提高一倍,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 边广琦:(下一步)将以新型储能试点项目,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科技专项等为抓手,持续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同时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努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创新。

我国新型储能产业链快速发展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产品经济可行性、电力循环寿命等显著提高。2024年全国锂电池的总产量1170吉瓦时,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 周海燕:(下一步)聚焦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等方向支持先进储能技术和产品研发,支持固态储能电池等攻关突破,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储能深度融合。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场景的应用,推动风光储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等新模式落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 工人日报社评丨期待创新工作室联盟释放更多“乘数效应”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郭振纲以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为桥梁和平台,各成员单位进行深度技术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且有利于相关企业、行业啃下“硬骨头”,实现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推动中国制造迈上新台阶。据4月14日《工人日报》报道,近日,由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倡议,全国煤炭行业创新工作室联

    时间:2025-04-16 07:21:00
  • *ST银江(300020.SZ)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智通财经APP讯,*ST银江(300020.SZ)公告,公司于今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书指出:银江技术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23年年报和2024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银江技术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担保,2018年至2023年年报存在重大遗漏;2021

    时间:2025-04-16 06:50:00
  • “稳赚不赔”?当心非法集资!三大套路一文了解

    “低门槛,零风险,高利息”,这些“稳赚不赔”的字眼是否让你心动?当心!这些都是非法集资的常用话术、惯用伎俩。不管是P2P项目投资,还是养老机构的非法集资,我们可以发现共同的特点:1.它们并不具备国家正规审批的资质,甚至项目都是虚假的;2.他们会通过不同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宣传,比如组织宣讲会、组织到

    时间:2025-04-16 06:40:00
  • 深圳: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落地 计划发行更大规模地方政府债券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4月15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深圳市财政局获悉,深圳加强财政逆周期调节,充分激活、快速释放专项债稳增长、促发展和稳预期的“杠杆”和“引擎”作用。目前,专项债“自审自发”改革试点已在深圳落地,首轮发债规模76.76亿元,并计划发行使用更大规模地方政府债券。此前20

    时间:2025-04-15 14:29:00
  • 内蒙古储能产业发展迎来加速期

      日前,内蒙古召开储能企业座谈会。会上,明确要求聚焦储能产业集群,狠抓龙头企业招引,狠抓延链、补链、强链,狠抓人才培养,狠抓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实施好助企行动,进一步做大做强储能产业。  这场座谈会释放出内蒙古进一步做大做强储能产业的积极信号,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远景蒙新集团建设的全球最大容量

    时间:2025-04-15 1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