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孤岛上的东坡智慧
潮新闻客户端 钱江湾

苏轼于元符元年九月十二日,即到海南后的第二年,与客人饮薄酒后小醉,动笔写了一则“试笔自书”,又名“在儋耳书”,在浅显的叙述中充满了人生的哲理。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什么意思呢?苏轼说, 我刚到海南的时候,环顾四周,天空与海水相接,无边无际,心中凄凉悲伤,不禁感叹:“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个海岛呢?”
过了一会儿又思考:天地存在于积水之中,九州处于大瀛海之中,有生命的万物,谁不是生活在岛上呢?把一盆水倒在地上,小草漂浮在水面上,蚂蚁附着在小草上,茫然不知要渡向何方。过了一会儿水干了,蚂蚁便径直离开;它见到自己的同类,流出眼泪说:“我差点就不能和你再相见了。”它哪里知道,转眼之间,就会有四通八达的道路呢?想到这些,我不禁会心一笑。

苏轼写这篇文章时,正处于人生极为艰难的谪居时期。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贬至儋州(今海南儋州),这是当时极为偏远、荒蛮之地,生活条件艰苦,远离亲友与熟悉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初到海南,面对茫茫大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流露出对困境的无奈与对归期的迷茫,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他并未一直沉浸在消极情绪中,而是很快进行自我开解。
他从宏观角度思考天地、九州、中国与海洋的关系,得出“有生孰不在岛者”的结论,将自己所处的海岛困境,放到更广阔的宇宙视角去看,淡化了个体的苦难。
接着,以“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的生动比喻,形象地展现出看似艰难的处境,实则可能只是短暂的、相对的。蚂蚁以为自己陷入绝境,却不知水涸后就有“方轨八达之路”,借此说明人生境遇的变化无常,眼前的困境也许只是暂时的,未来充满转机 。

这种豁达乐观、自我宽慰的精神,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积极寻找精神寄托、自我调节的智慧。
正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所说,苏轼“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能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此篇文章便是有力的例证。
深夜的城市像一座漂浮的孤岛,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映出无数个加班的身影。我想起一位忘年之交发给我的一条消息:“感觉自己像被困在迷雾里的船,想跳槽但不知道该往哪跳。”回望书架上那本《苏东坡传》,书页间藏着的,是千年之前同样困于孤岛的灵魂留下的智慧。

初到儋州时,苏轼面对茫茫大海也曾心生悲戚。“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
这声穿越时空的叹息,与现代都市人面对困境时的迷茫如此相似。
彼时的儋州,是朝廷流放罪臣的蛮荒之地,缺医少药、语言不通;而如今的城市丛林里,就业、房贷、职场内卷编织成无形的枷锁,将无数年轻人困在焦虑的孤岛上。
不少的“小镇做题家”,凭借努力考入一线城市的大学,毕业后却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他们的经历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许多年轻人的困境:心仪的职业被拒时的无助,勉强屈就低配岗位时的自我怀疑,每月应对窘迫的银行卡上余额时的恐慌。这些时刻,不正是现代版的“环视天水无际”吗?

但苏轼并未沉溺于悲伤,他以哲学家的视角重新审视困境:“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
这番思考如同一束光,穿越千年,照亮了现代人的心灵困境。是啊,人生本就是一段不断与困境相遇的旅程,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孤岛”上寻找出路。
苏轼将个人的困境置于宇宙的尺度下,消解了痛苦的绝对性;而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需要这样的宏观视角,将眼前的挫折放在人生的长河中去衡量。
记得前段时间我听一位老友讲起他侄女的一段故事,这位老友去年曾去侄女在杭州临平的合租房看望。狭小的房间里堆满了堆放在大纸箱里的生活用品,墙上贴着密密麻麻的便条,其中有求职纪录,面试复盘的反思摘要,还有一二句话的读书笔和观剧心得,新的感悟又贴在老的纸条上……经过不少时间的左冲右突,她开始学习新媒体运营,尝试在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听说现在的粉丝和流量节节攀升。

这让我想起苏轼在儋州的生活。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积极融入当地:用椰子壳做帽子,教百姓打井取水,在载酒堂传道授业。他把流放地变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将困境转化为成长的契机。老友侄女似乎也在践行着这种智慧,她在求职之余,坚持输出内容,终于打开了一片自媒体新天地。
苏轼在《在儋耳书》中用蚂蚁的故事隐喻人生:“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老友侄女的经历,不正是这个故事的现代演绎吗?当我们身处困境时,往往会放大痛苦,看不到未来的出路。但正如水洼终会干涸,困境也不会永恒。重要的是在等待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积蓄力量。

现在许多城市,都有民间的东坡读书会,每次聚会主讲人读一读苏轼作品中的一个专题一段经历,然后结合大家的工作生活状态展开讨论。各人谈谈如何从容应对人生种种挑战。我熟悉的一个主创人在她的PPT扉页上写着:“原来所有的孤岛,都是通向新大陆的起点。”
她分享自己的求职经验;业余时间依然坚持创作,用文字温暖更多处于困境中的人。这让我想起苏轼在海南的影响——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站在城市的高楼顶端,看着川流不息的街道,我常常思考:苏轼的智慧为何能跨越千年,依然触动现代人的心灵?或许是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面对困境时的情感是相通的。我们需要的,不是逃避困境的技巧,而是直面困境的勇气,以及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智慧。

苏轼最终走出了地理上的“儋州岛”,每一个人也不应该长期在自己的“困境岛”内纠结。
许多人在为突破孤岛而努力前行。那些深夜里的焦虑、迷茫时的泪水、坚持中的汗水,终将汇聚成跨越困境的桥梁。如果觉得自己陷入困境之时,不妨想想苏轼的话:“念此可以一笑。”因为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孤岛”,都可能是命运馈赠的礼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其中的宝藏。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晚潮|孤岛上的东坡智慧
潮新闻客户端 钱江湾苏轼于元符元年九月十二日,即到海南后的第二年,与客人饮薄酒后小醉,动笔写了一则“试笔自书”,又名“在儋耳书”,在浅显的叙述中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
时间:2025-05-23 11:12:00 -
海南自贸港中日企业交流会在东京举行
新华社东京5月22日电(记者欣芷如)为进一步深化海南与东京经贸合作,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自贸港中日企业交流会22日在东京举行,中日两国医疗、食品、科技、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的企业代表参会。海南省贸促会、海南国际商会会长宁虹雯在致辞中表示,东京作为国际金融、科技和创新中心,与海南在多个产业领域互
时间:2025-05-23 05:52:00 -
“县”在进行时⑦ | 廊坊这个县“雕”出亿元产业链
每逢周五,廊坊市永清县别古庄镇核雕批发交易中心的“核雕大集”都会准时开市。自2020年别古庄镇首次举办以来,全县已有400余家核雕企业每周带着自己的产品,集中来到“核雕大集”售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慕名而来。作为“中国核雕之乡”,永清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核雕创作、生产、销售基地。域内核雕企业、作坊、工
时间:2025-05-21 16:20:00 -
海南发布一季度金融数据:贷款超万亿元,绿色信贷贡献度超四成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2025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在海口召开,主要介绍海南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情况。会上提到,2025年第一季度海南本外币贷款余额13014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97亿元,覆盖13.78万户市场主体;新增绿色贷款12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1%。5
时间:2025-05-10 00:05:00 -
金昌青年教师王艺晖:以教育为沃土,用文学浇灌童心
在金昌市第七小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将教育理想与文学梦想完美融合的青年教师——王艺晖。她不仅在课堂上播撒知识的种子,更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课间时分,总能看到孩子们围在她身边,充满期待地询问:“老师,您写的故事里有我们吗?”这份纯真的热情,源于王艺晖老师创作的《从零开
时间:2025-05-07 1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