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相信法律
不相信法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法律执行力度不够:
在一些热点事件中,人们看到某些违法者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或者法律程序进展缓慢,从而对法律公正性产生质疑。此外,一些经济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可能觉得自己的权益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这也会对法律的执行力产生怀疑。
司法腐败现象:
个别司法腐败现象的曝光,如一些律师或司法工作者收受贿赂、徇私舞弊等,让人们担心法律的纯洁性,从而对法律失去信任。
法律知识普及不足:
很多人对法律条款一知半解,在遇到问题时,由于不了解法律的具体规定和程序,容易产生误解,进而不相信法律。
法律成本高昂:
法律咨询和诉讼费用高昂,使得普通老百姓难以承担,导致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等非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传统观念影响:
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一些观念如“人情社会”和“权力高于法律”等,使得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找关系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政府管理部门不信任:
很多人对于中国政府管理部门不信任,导致企业和个人无法相信用法律手段可以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法律数量过多且复杂:
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法律条文和法规数量急剧增加,使得普通民众难以理解和掌握,从而对法律失去信心。
司法体制弊端:
司法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如司法不独立、执法不公、腐败现象等,使得法律效益低下,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和组织的法律期望值。
法律工具主义思想:
法律工具主义论者认为法律只是统治者手中用于对社会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这种观点使得法律失去了其内在的价值和活力,导致人们对法律不信仰。
综上所述,不相信法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法律执行力度不够、司法腐败、法律知识普及不足、法律成本高昂、传统观念影响、政府管理部门不信任、法律数量过多且复杂、司法体制弊端以及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等。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从提高法律执行力度、加强司法公正、普及法律知识、降低法律成本、改革司法体制等多方面入手,以重建人们对法律的信任。
-
晋港两地连线 “云端”调解诉讼
本报讯(记者 任蕾)7月20日,古交市法院发布消息,该院马兰法庭运用“线上+多元调解”的“指尖诉讼”模式,用时20天,成功调解一起被告长期居住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离婚纠纷案件。这起案件的快速、圆满解决,为高效、便捷化解此类民事纠纷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这起纠纷案中,原告康某某因感情破裂,诉讼
时间:2025-07-21 07:33:00 -
【国际在线】《以法之名》:在法理与人性的博弈中照亮法治之光
日前,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的《以法之名》在优酷白夜剧场播出。该剧没有将法律困在条文的桎梏里,而是让那些冰冷的规则跟着人物的命运起伏——从万海集团涉黑案牵扯出的利益迷网,到执法基层被渗透的惊险博弈;从证人保护程序里的生死较量,到权法交锋中的正义坚守。每一个情节都是现实的切片,让观众触摸到法律在社会肌理
时间:2025-07-14 20:29:00 -
魏楚: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在政策措施扶持和自身活力驱动下,民营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在我国经济
时间:2025-07-09 07:36:00 -
蒙观察 | 内蒙古赤峰:让诉讼服务从“能办”向“快办”“优办”转变
立案窗口多、诉讼业务耗时费力……这些长期以来困扰群众的诉讼难题,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法院“一窗通办”改革中得到了有效解决。为有效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一张网”建设要求,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赤峰法院积极探索司法服务新模式,全力推行“一窗通办”改革,把“如我在诉”理念贯穿于诉讼服务全
时间:2025-06-23 14:56:00 -
双清区人民法院集中发放800余万元案款
活动现场。红网时刻新闻6月21日讯(通讯员 黄浩明)6月20日,双清区人民法院积极响应省高院 2025 年度 “‘五项重点工作’执行案款兑现周” 活动,组织案款集中发放大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和申请执行人共同见证司法为民的庄严承诺与执行利剑的锋利光芒。此次大会线下共计为6名申请执行人
时间:2025-06-21 18: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