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胃后她瘦了80斤!手术减肥你了解吗?|体重“莞”理年⑤

减肥,为什么这么难?!
随着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启动,“体重管理”成为时下热词,有网友戏称“国家不允许你再胖下去了”。当饮食运动等基础干预方式难以“瘦下去”时,外科减重手术成为守护健康的最后一道医学防线。
什么样的患者会被建议进行减重手术?手术风险有何风险?近年来减重手术领域有哪些技术突破?南方+专访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疝与减重外科主任李力波,解读肥胖防治新趋势,并针对备受关注的减重手术进行专业解析。

只有灵活的胖子
没有健康的胖子
“只有灵活的胖子,没有健康的胖子。胖直接增加了所有器官的负担,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控制不了人性的弱点,你还会胖起来。”李力波直言。
据李力波观察,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久坐、饮食高热量化、外卖普及,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确实显著上升。并呈现年轻化、区域差异缩小、代谢性疾病并发增多等现象及特征。
具体而言,肥胖不再局限于中老年,青少年和年轻群体的肥胖率上升明显,这可能与电子设备使用增加、运动减少有关。此外,过去肥胖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但现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人群的肥胖率也在快速追赶,反映出饮食结构变化,高糖高脂食品的普及。伴随肥胖而来的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呈现低龄化趋势,许多人在30岁前就出现代谢问题。

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预防肥胖?李力波建议:在饮食上,应控制总热量,减少精制糖和高脂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如蔬菜、全谷物的比重。在运动方面,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力量训练。在睡眠与压力上,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压力性进食。
李力波强调,腰围持续增加(男性≥90cm,女性≥85cm)是内脏脂肪堆积的信号,无明显原因的疲劳、气短,可能提示代谢异常,食量未变但体重缓慢上升,可能是新陈代谢减慢的早期表现,这些身体释放的预警信号要重视。
外科是体重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
什么样的患者建议进行减重手术?
外科是体重管理的最后一道防。过去,外科减重手术被视为“极端手段”,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宣传普及,手术的接受程度日渐提升。
李力波介绍,外科减重手术主要有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手术,这是治疗严重肥胖和相关疾病的有效选择,在欧美国家已较普遍,中国也在逐步跟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肥胖及代谢疾病外科治疗指南(2024版)》,减重代谢手术适应症已形成精准分层体系。指南明确,手术推荐等级需依据体重指数(BMI)结合代谢异常程度综合判定:对BMI≥32.5的严重肥胖患者强烈推荐手术干预;BMI在27.5-32.5区间且伴随两种以上代谢疾病者,手术可显著改善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等14类合并症;而BMI低至25-27.5的临界肥胖群体,若合并糖尿病且常规治疗失效,经多学科团队及伦理委员会双重评估后亦可谨慎开展。
对于特殊年龄群体,指南作出严格限定:70岁以上患者需全面评估器官功能及手术耐受性;未成年人手术门槛则设定为BMI≥32.5合并两种代谢疾病,或BMI≥37.5合并一种代谢疾病,且必须通过心理评估及术后管理能力审查。值得注意的是,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的中心型肥胖者,即使BMI未达标准,经影像学确认后也可提升手术优先级。
该指南同步划定了八类严格手术禁忌证,明确禁止为以下群体实施减重代谢手术:明确诊断为非肥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滥用药物、酒精或患有精神心理疾病未得到良好控制者;智力障碍或智力不成熟,行为不能自控者;对于未减重的预期不符合实际者;不能理解手术潜在并发症风险者;不能配合术后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依从性差者;全身状况差,难以耐受全身麻醉或手术者,均被列入禁止手术名单。
减重手术技术进步显著
患者术后体重下降40公斤
一位30岁女性,术前BMI达42,伴有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生活质量极低。接受袖状胃切除术后,1年内体重下降40公斤,血糖和血压恢复正常。她恢复工作并开始运动,5年随访显示体重稳定,心理状态也明显改善。
这是李力波印象深刻的患者,在他看来手术不仅是减重,更改变了整体生活轨迹。
李力波介绍,近年来,我国减重外科领域迎来技术突破,临床实践呈现微创化、精准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体系已成为临床主流,该手术切口小、恢复快,术后疼痛和感染风险大幅降低。与此同时,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提供更高精度的操作,特别适用于复杂病例,减少术中出血和组织损伤。对于不愿接受传统手术的患者,胃内球囊、胃缝合术等非手术侵入性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新选择。数据显示,新技术使平均手术时间从2-3小时压缩至1-2小时,住院天数减少至1-3天,安全性显著提高。

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减重手术风险,李力波表示,在规范诊疗体系下,术后营养缺失问题可通过系统性管理有效防控。临床数据显示,袖状胃切除等主流术式虽会减少胃容量或吸收面积,可能导致维生素B12、铁等缺乏。但术后规范补充营养,如口服或注射维生素,并定期随访监测,能有效预防。
对于术后体重反弹问题,部分患者术后体重可能回升,研究显示,5年内反弹率约20%-30%,主要与生活习惯(如暴食、高热量饮食)有关,而非手术本身失败。坚持健康饮食和运动可显著降低风险。
“现代微创技术下,手术死亡率已降至0.1%-0.5%,并发症发生率约5%-10%,远低于未治疗肥胖带来的长期健康风险。”李力波说。
对于考虑减重手术的人群,李力波提出全流程管理建议:首先是优先选择有丰富经验的三甲医院或减重专科中心,查看医生资质和手术成功率。做好术前准备,进行全面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与医生充分沟通期望和风险。术后康复阶段要严格遵循医嘱,调整饮食,如少量多餐、高蛋白低糖,坚持适度运动,定期复查。在心理建设方面,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调整对手术效果的预期。
策划:靳延明
统筹:欧雅琴
撰文:欧雅琴 郑家琪
摄影:龚名扬
设计:钟雨晴
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 欧雅琴;郑家琪;龚名扬;钟雨晴
健康东莞
-
一月内接诊36例,其中2人死亡!官方紧急提醒
本文转自【国家应急广播】;近日,深圳急救发布最新数据深圳一个月内接诊36例呼吸道或气道异物患者其中2人死亡!深圳一月内接诊36例据深圳120调度数据显示,2025年4月15日至5月15日,深圳120共接诊36例呼吸道或气道异物患者,其中有2人死亡。年龄分布如下:具体情况如下:1岁以下婴儿:尤为高发,
时间:2025-05-18 09:19:00 -
这种饮料对血管很好,真的建议你常喝!
茶,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不少人还有饭后喝茶解腻的习惯。每天喝茶,对身体有哪些影响?一起来看↓↓01喝茶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 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研究表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喝茶,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喝茶则有利于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此外,喝茶对健康的这种好处并无种族差
时间:2025-05-12 16:45:00 -
300209,“摘星脱帽”!周二复牌!
近日,多家A股公司“摘星脱帽”。5月11日,*ST有树(300209.SZ)公告称,关于撤销对公司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已获得深交所审核同意。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于5月12日(星期一)开市起停牌1天,于5月13日(星期二)开市起复牌,股票简称将由“*ST有树”变更为“有棵树”,
时间:2025-05-12 02:01:00 -
世界防治肥胖日|这份体重管理“秘诀”请收好!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什么情况算超重?如何科学减重?6张图带你解锁体重管理“秘诀”!图片均由AI辅助生成来源:新华社作者:马丽娟 唐紫宸
时间:2025-05-11 17:05:00 -
梁桂英:让艾灸与拔罐在乡镇卫生院扎根|下茆镇卫生院
在四会市下茆镇卫生院,护理部主任梁桂英是一位备受赞誉的护理工作者。自 2008年投身护理事业以来,她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用多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诠释着护理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多次荣获四会市 “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 称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梁桂英对待每一项任务都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无论是为患者打针输
时间:2025-05-10 21: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