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别样红 | 烈焰淬炼石榴籽
新疆网讯(记者王畅彤)在乌鲁木齐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的营区里,“民族团结示范班”的牌匾与“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的奖牌交相辉映,这支由多民族组成的应急救援国家队队伍,在今年8月22日获得了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从训练场上的汗流浃背,到救援现场的义无反顾;从荣誉室里的精神传承,到居民家中的暖心守护,乌鲁木齐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的消防员,用赤诚与坚守,书写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
这支烈焰淬炼的集体用26年时光将火焰蓝与石榴红熔铸成城市最温暖的守护色。
党建红浇筑精神家园
每月15日的“一家亲开放日”,特勤大队一站的营区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当第七十八中学的师生们走进营区,手绘《昭君出塞》故事的彩绘墙、展示着各民族消防员合影的“全家福”展板,让哈萨克族学生巴合提亚尔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在生活中的温暖体现。
荣誉室里,特勤大队一站三级消防士塔依尔江·木合买提凝视着2008年因火灾牺牲的烈士朱晓雷的遗物,随后,他郑重地向烈士遗照敬礼。
近年来,特勤一站积极打造“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示范班,牵头成立“党建协作区”,形成了理论灌输、仪式激励、文化熏陶、典型引领的铸魂育人教育体系。以党建协作区为载体,开展国学经典推送、民族团结故事会、国学经典诵读、红色文化观影、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主题活动300余次,普及辖区群众2800余人,构筑了凝聚各民族共识的精神家园。
特勤大队一站三级消防士阿不来提江·阿迪力说:“每次看到走廊里的照片墙,都会想起我们在救援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一个个逆光的身影,把危险挡在身后,把平安都留给了别人,我作为一名消防员,会学习楷模努力拼搏的精神。”
烈焰淬炼应急救援兄弟情
2008年,一市场突发大火,被困群众生命垂危。时任特勤一中队副中队长的朱晓雷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我去!”张宇、高峰两名同志也站了出来,“队长,我们跟你一起去!”三人立即组成攻坚小组,深入火场搜救被困群众。
楼内火势越来越大,高温烈焰如针扎一般刺透战斗服,炙烤着朱晓雷三人的皮肤,每次呼吸都像是吸入了一团火焰。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凭借着过硬的搜救技术和坚强的意志与火魔展开殊死搏斗,成功将4名被困群众抱出了火场。
当朱晓雷三人再次返回楼内继续执行搜救任务时,楼内突发轰然,无情的烈焰瞬间吞噬了他们逆行的身影。三名烈士的英雄事迹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数万群众自发前来送别,久久不愿离去。
2021年,某煤矿突发透水事故,情况危急,特勤一站迅速奔赴现场。当天夜里突降大雪,冻得人牙齿打颤。队员们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里,用血肉之躯扛起了350公斤重的钢制管道,连夜架设排水管线共计420米,徒手搬运泥浆砂料63吨,在凛冽的寒风和霜雪中连续奋战28小时,为成功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建队26年,特勤一站先后成功处置重特大火灾和事故救援2500余起,营救疏散各族群众2万余人,保护各类财产21亿元,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用英勇无畏的行动,诠释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守护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种生死相托的情谊,在特勤一站早已成为传统。
蓝焰温暖包裹千家万户
脱下战斗服,消防员们的温情从未褪色。工作之余,他们总会带着米、面、油等慰问品,走进辖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和老人唠家常,细致地询问饮食起居;转身又拿起工具,仔细检查家中的燃气管道是否漏气、电线线路是否老化,耐心叮嘱老人消防安全知识。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特勤一站全体指战员发自内心、见诸行动的铮铮誓言。
辖区独居老人砍吉汗·玉山今年58岁,2023年确诊癌症,行动不便。从那以后,特勤一站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义务,帮助买粮、买菜、打扫房间,检查屋内安全隐患,科普消防知识。
2024年1月,老人不小心摔倒受伤,站里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轮流排班悉心照料,直至痊愈。砍吉汗老人眼含泪水说:“你们就是我的亲生儿女啊。”
2017年9月,特勤一站成立“火凤凰助困爱心基金”,连续6年资助辖区内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继续深造。每逢节日,小朋友们都会寄来五颜六色的手绘卡片,稚嫩的笔迹和真诚的文字间,处处流淌着对“蓝朋友”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站长助理胡全林说,周边居民遇到各种生活的难处,只要知道,就会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
特勤大队一站政治指导员曹孟珂介绍,近年来,特勤一站以“学雷锋志愿者分队”为载体,先后开展“消防进社区”“便民服务窗口”“蓝焰开放日”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活动350余次,为各族群众送水、冲洗道路、清扫积雪等爱心活动1500余次,联合SOS国际儿童村等单位举行消防演练200余场。
这些点滴行动,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强大力量,以忠诚、勇敢和爱心,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他们是并肩作战的兄弟,是守护安宁的尖兵,更是民族团结的生动践行者。正是这样一群火蓝身影用热血与担当,为乌鲁木齐这座城市撑起了一片平安的天空,也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暖流,在每一次守护中传递得更远、更久。
-
石榴花开别样红 | 烈焰淬炼石榴籽
新疆网讯(记者王畅彤)在乌鲁木齐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的营区里,“民族团结示范班”的牌匾与“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的奖牌交相辉映,这支由多民族组成的应急救援国家队队伍,在今年8月22日获得了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从训练场上的汗流浃背,到救援现场的义无反顾;从荣誉室里的精神传承,到
时间:2025-08-25 10:41:00 -
香港,不曾忘却的抗战记忆|烽火长歌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抵抗仅持续18天,驻港英军投降,香港沦陷。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岁月里,是谁在坚持抗日?书写了怎样的英雄史诗?如今,这段历史又是如何被悉心守护的?新华社四集微纪录片《香港,不曾忘却的抗战记忆》,带你跨越时空,重温那些动人心魄的香江传奇。1941年12月,日寇踏过深圳河
时间:2025-08-23 19:43:00 -
锐意进取 实干争先 久久为功 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8月18日,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举行,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城市工作的目标方向,发出了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有力号召,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时间:2025-08-20 11:50:00 -
他的最后影像,在山体垮塌前转移群众的路上
“快走!”这是汤伟鹏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8月6日,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山体突然垮塌,治保队员汤伟鹏与同事们挨家挨户敲门,紧急转移疏散群众。房屋开始坍塌时,汤伟鹏用尽全力将同行的彭志良和张桂财推向安全区域。山体垮塌最终导致7人遇难,其中一人就是35岁的汤伟鹏。山体垮塌前汤伟鹏在转移群众的路上,这是同事
时间:2025-08-19 11:10:00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11部法律 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供法律支撑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18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国家民委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关情况。国家民委副主任段毅君介绍,我们配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立法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11部法律,为依法治
时间:2025-08-18 10: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