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数字化+博物馆,为观众打开“魔法”之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7:24: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萍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新技术”是分主题之一。如今,从智能导览、直播“云”游,到VR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展示等,“黑科技”正在融入博物馆各个领域,让更多文物“活”起来,突破博物馆物理边界,以更加丰富、鲜活的方式,连接过去、现在、未来。

“纹路细节都一清二楚,真是太逼真了!”5月16日,在郑州博物馆“创世王都”展厅内,游客宋女士戴上AR智能导览眼镜后,展柜中的镶金玉铜带钩“一跃而出”呈现在眼前,为参观者开启了“新视界”。

在位于一楼的《丝绸幻旅》VR大空间沉浸体验项目中,游客也正在探索“全新世界”。大概300平方米、没有任何设施装置的开阔空间内,几名游客戴着头显,或小心翼翼地向前挪步,或对着空气上下摸索,大家面目表情丰富,一位女生甚至突然惊叫一声。

“真是身临其境的感觉,刚才过一座独木桥不敢往下看,吓得都叫了出来。”结束体验结束后,那位女生兴奋地说。

“通过将虚拟信息与实物实景融合,与之相关的历史场景就能在眼前‘活’过来,观众戴着VR设备化身成一名‘时间旅人’,随着指引穿梭于丝绸之路上的多个国家与地区,沉浸式感受历史和文化。”郑州博物馆信息资料部负责人邵帅介绍。

从门口的智能导览机器人,到展厅内的数字换装,以及文物的全息投影、3D展示等,在参观的各个环节,数字化技术都给观众带来了惊喜。

“VR、AR、裸眼3D、AI机器人、全息投影、智能AR导览眼镜等是目前博物馆普遍使用的新技术,让观众成为参与者、活动者,从被动观看走向主动体验,提升了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吸引更多年轻人、青少年观众走进博物馆,也为博物馆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邵帅说,同时,在博物馆管理和运行、藏品管理、观众分析等方面也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

放眼全省,各地博物馆都结合馆藏文物和特色文化,在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应用。殷墟博物馆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展厅,打造一个集灯光、图像于一体的演绎空间,引导观众穿越回3000多年前,与商王武丁进行“对话”;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4D影院上演《桑林祈雨》,全息技术让商汤祈雨这一历史场景完成重现;濮阳博物馆推出“AI智能馆员濮小慧”讲解导览……在科技加持下的博物馆为观众打开“魔法”之门,不断刷新群众感官,入馆游客从“打卡式”看展走向“沉浸式”体验,“可玩、有趣、高科技”正在成为文博机构的新标签。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再创新高,这背后离不开技术革新催生体验升级。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文物数字化实验室主任王运良看来,数字技术的普及极大推动了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活化利用,让文物以各种姿态“活起来”,使文物修复保护、传播利用提升到新台阶;VR、AR、MR、3D等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使观众有了更加丰富、深入、全面、深切的观展体验,最大程度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突破时空限制,使观众可随时随地通过智能终端‘云游’博物馆,最大程度实现了博物馆的公共性、公益性。

展望未来,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但有界内人士提出,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不能忽视文化的“芯”,要避免同质化、过度商业化等问题。

“创新更需‘守正’,采用更智能的数字技术核心目的仍在于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优秀历史文明,无论何时要坚持‘以物说话’。”王运良说,博物馆等运用数字技术要在“适度”和“深度”上多下功夫,“适度”是要防止数字技术“滥用”,同时保障文物数字信息的安全;“深度”是指要在持续深入挖掘文物信息、梳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以再现、传播真实和富有感染力的历史信息为目的,坚持数字技术是载体、文物信息是内核。

相关文章
  • 河北博物院“敕勒长歌——北朝的融合之路”展览获优胜奖

    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终评结果揭晓河北博物院“敕勒长歌——北朝的融合之路”展览获优胜奖河北日报讯(记者龚正龙)5月18日上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2025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二十

    时间:2025-05-20 10:39:00
  • 理论周刊 | 机器人也跑马拉松,具身智能何以“步步生风”

    ●值得注意的是,具身智能并不等同于人形机器人或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一种应用形态。具身智能的实体包含多种形态,可以通过非人形机器、平台、机械臂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人形机器人只是具身智能各种形态和应用中最为理想、技术难度较大和最接近人形的一种形态“具身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为新型工业化提

    时间:2025-05-20 06:03:00
  • 肃南:民族博物馆举办“同心少年”志愿者讲解员培训班

    在2025 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鼓励青少年参与到本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中来,肃南县民族博物馆紧急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成功举办了“同心少年”志愿者讲解员培训班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少年踊跃参与。此次培训为期一天,内容丰富且实用。老师从礼

    时间:2025-05-19 09:43:00
  • 安徽荣膺三项博物馆大奖

    大皖新闻讯 5月18日,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举办。会上,安徽捷报频传,共拿下三项博物馆重磅荣誉。据介绍,活动现场公布了第七次全国博物馆运行评估(2022—2024年度)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我省6家一级博物馆均获评"合格"以上等次。其中安

    时间:2025-05-18 19:20:00
  • 数字化+博物馆,为观众打开“魔法”之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萍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新技术”是分主题之一。如今,从智能导览、直播“云”游,到VR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展示等,“黑科技”正在融入博物馆各个领域,让更多文物“活”起来,突破博物馆物理边界,以更加丰富、鲜活的方式,

    时间:2025-05-18 17: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