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东亚古人类有新视角 我国科学家发现尼安德特人特有石器技术
记者今天(4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云南大理鹤庆县龙潭遗址的多学科综合研究,首次在东亚地区发现特征明确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基纳技术体系,指示尼安德特人可能曾扩散到我国西南地区。这项成果不仅进一步填补了东亚旧石器中期技术体系的空白,更新了对东亚旧石器时代技术演化模式的传统认识,也为理解这一关键时期东亚古人类演化动态和格局提供了全新视角。该研究成果4月1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

△龙潭遗址地理位置、地貌、地层与年代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30万年—4万年前)是人类演化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不仅见证了早期现代人、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等不同人群的演化及复杂互动历史,还记录了古人类石器技术行为上的重大变化和革新。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古人类石器技术发展缓慢,尤其是缺乏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东西方古人类技术演化模式的争论。
基纳技术是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最具代表性的技术类型之一,集中出现在距今约7万年—4万年前,是尼安德特人应对干冷环境的一种特殊技术适应策略,该技术此前在东亚地区并未有明确的发现和报道。

△龙潭遗址基纳技术石制品
科研人员在云南大理鹤庆县龙潭遗址开展的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遗址文化层年代距今约6万年—5万年前;孢粉分析表明,龙潭古人类生活在开阔的森林-草原镶嵌景观环境中。遗址石制品组合表现出典型的基纳技术特点:
- 有组织性地剥取厚石片作为工具毛坯;
- 有选择性地使用软锤和硬锤进行基纳刮削器刃缘修理,并依次产生凸型修疤和凹型修疤;
- 通过再修理策略,持续更新和维护刃缘,以延长基纳刮削器的使用时间;
- 以再修理石片为毛坯制作小型工具,同时存在石片石核类型,表现出基纳技术体系中多层级分支化的消减策略。微痕分析表明龙潭遗址基纳刮削器用于骨头、木头、兽皮等多种对象的加工处理,具有多功能性。
龙潭遗址基纳技术的发现和确认,从考古文化遗存角度,为东亚古人类复杂演化格局增添了新要素和新内涵,表明距今约30万年以来,中国境内可能并存多种类型的古人类群体,如夏河丹尼索瓦人、哈尔滨龙人、以许昌人和许家窑人为代表的巨颅人,以及沿用手斧技术的未知古人群等,上述不同人群共同构成了东亚地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多线演化、复杂交织的人类演化格局。
在欧亚大陆西部,基纳技术与尼安德特人之间具有紧密联系,龙潭遗址基纳技术的发现,不仅极大拓展了该技术的时空分布范围,也为进一步理解尼安德特人在东亚的出现及其潜在时空分布提供了宝贵材料和线索,暗示尼安德特人有可能迁徙扩散至中国西南地区。未来,对这一区域有望发现人类化石或基因线索的遗址,将为解译基纳石器的制作者提供直接证据。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数字化+博物馆,为观众打开“魔法”之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萍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新技术”是分主题之一。如今,从智能导览、直播“云”游,到VR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展示等,“黑科技”正在融入博物馆各个领域,让更多文物“活”起来,突破博物馆物理边界,以更加丰富、鲜活的方式,
时间:2025-05-18 17:24:00 -
梁桂英:让艾灸与拔罐在乡镇卫生院扎根|下茆镇卫生院
在四会市下茆镇卫生院,护理部主任梁桂英是一位备受赞誉的护理工作者。自 2008年投身护理事业以来,她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用多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诠释着护理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多次荣获四会市 “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 称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梁桂英对待每一项任务都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无论是为患者打针输
时间:2025-05-10 21:07:00 -
龙潭公园,穿上了40米长的鱼鳞衫“炸眼”了!
【来源:新播报】近日,柳州市龙潭公园的一处优化水质的美化景观——鱼鳞坝,成为游客新的观光好去处。而早在今年2月份鱼鳞坝刚建好的时候不少网友就发现了它的美↓↓↓鱼鳞坝位于龙潭公园八龙坝东侧的镜湖畔,是镜湖入水口的重要位置。通过建设改造,将原有镜湖水渠一侧的驳岸改造为长约40余米的鱼鳞坝,营造三层鱼鳞叠
时间:2025-05-07 11:09:00 -
暖城夜话|创新服务模式 让更多“一件事”高效办成
(一)新生儿出生,要办多少手续?在鄂尔多斯,答案是一张身份证就能搞定。通过打通公安、医院、社保等部门的数据壁垒,新生儿家庭只需在医院提交一次信息,出生证、户口本、医保卡等证件就能“一站式”办好,实现“一处办理、多处联动”。从“一网通办”,迈向“一网好办”,这是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集成改革、“高效办成一
时间:2025-05-07 00:16:00 -
人机对齐:破解AI伦理困境的“钥匙”
近年来,AI(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在带来效率革命的同时,也暴露出隐私泄露、歧视偏见、算法滥用等伦理问题。当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人类能否对其托付生命健康?近日,健康报记者专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王江平,请他谈谈医疗AI存在的伦理风险以及应对策略。 医疗AI可能导致
时间:2025-05-06 1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