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吃店公然打广告“加工胎盘”,用法律利剑击破荒谬的“进补神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20:30:00    

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

4月6日,江苏常州。网传常州市中医院附近一粥阿姨小吃店从事胎盘加工,涉事商家表示,胎盘加工是制成胶囊,没有胎盘的客人收费800元,自带胎盘的话300元一个,胎盘都是从(医院)产妇手里弄来的。

涉事商家的招牌(来源:网络截图)

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发现,涉事商家此前从事产后服务工作,也做过月嫂,现在经营“梓萱月嫂服务中心”,专门给顾客介绍月嫂。

记者问其是否有胎盘加工业务,该商家回答:“现在没做胎盘生意了,以前做过的。”同时迅速删掉了朋友圈里有关胎盘的内容。

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已介入调查,有调查结果会告知。(据4月8日极目新闻)

电视剧《中国往事》中曾有这样一个情节,老爷为了给自己进补,竟然取走自己儿媳妇产后留下的胎盘炖汤喝,这愚昧荒诞的一幕令人作呕,没想到,都已经2025年了,居然还有人相信这种说法,而且明目张胆地公开拿胎盘做生意,令人瞠目结舌。

受一些传统观念影响,加工胎盘食用进补作为一种“民间秘术”流传甚广。不少人相信胎盘蕴含着生命精华,是身体虚弱者的滋补佳品。然而,科学研究表明,这种说法缺乏实证支持。胎盘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必须遵医嘱使用,否则就是作为医疗废物,在未经严格处理的情况下,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小作坊式的私自加工过程中,这些病原体未必能被充分灭活,食用后存在极大的感染风险。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已将紫河车除名,或许正是基于这一科学考量。

私自加工胎盘不仅挑战了公众的认知底线,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更是对法律法规的公然挑衅。产妇分娩后的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或由医疗机构进行安全处置。私自买卖和加工胎盘,不仅违反了医疗废物管理规定,也触犯了《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涉事商家不但大大方方地打出“加工胎盘”的招牌,明码标价地开展胎盘加工业务,还公然在社交平台展示加工过程,对法律的淡薄,对医学的无知何其让人震惊!

令人啼笑皆非又深感担忧的是,这样的商家竟然还从事过产后修复等医疗服务,现在还跨界当着月嫂中介,有资质吗?靠谱吗?不会已经坑过很多人了吧。如此肆无忌惮地超范围经营,违反了行业规范,扰乱了市场秩序,给公共卫生安全埋下严重隐患。对于如此堂而皇之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从严查处。

这个案例也暴露出,医疗废物管理依然存在不科学,不规范,不严密等盲区。涉事商家轻描淡写地声称胎盘"都是从产妇手里弄来的",但又明确地将“自带胎盘”和“没有胎盘”分开标价,那么那些没有自带胎盘的顾客,他们购买的胎盘加工品,原料从何而来?其中是否存在医疗机构内部人员的监守自盗?又是否形成了专业的“胎盘收购大军”?既然这家店能如此招摇过市地“加工胎盘”,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商家也在违法操作,背后是否存在非法获取、买卖、处置胎盘的黑色产业链?这些疑问都需要监管部门抽丝剥茧,深入调查,依法处理。

胎盘非法流通不是什么坊间趣闻,更不是所谓的“传承中医药文化”,而是误导民众,传播疾病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全面排查乱象,从源头上打击不法行为,拧紧医疗废物管理的“安全阀”。

同时,也要以个案促普法,击破披着传统文化“画皮”的“胎盘进补神话”,让公众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健康风险和法律后果。只有法律利剑与科学观念双管齐下,才能彻底铲除胎盘加工黑产滋生的土壤,织密医疗废物监管网,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 掉秤10斤真“香”了,21天云减重,奔着健康卷起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蒋升 通讯员 张晓燕潮新闻联合浙江省疾控中心推出的“21天云减重陪伴计划”第二期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每天除了可以在活动界面获取生活各个方面的减重科学贴士外,不少用户把平台作为了记录打卡的一个入口。“打开第一天晨跑10公里”“打卡,走路10分钟”……首期活动收获热烈反响,不

    时间:2025-07-19 15:32:00
  • 医保咨询台|医保是否有保胎报销政策?

    咨询:我怀孕2个多月,胎象一直不稳,我想去住院保胎,医保是否有保胎报销政策?答复:缴纳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住院分娩时发生的符合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及服务设施目录范围内的住院手术费、治疗费、检查检验费及分娩时因生育引起疾病、合并其他疾病的医疗费用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咨询

    时间:2025-07-17 15:31:00
  • 新规下仍敢飙80km/h?记者暗访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一条街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已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继续沿用了2018年提出的电动自行车设计速度,最高25km/h的规定。然而新规实施在即,电动自行车的非法改装却并未销声匿迹,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改装“一条街”甚

    时间:2025-07-12 15:57:00
  • 呼和浩特发布告诫书!涉及直播间销售涉老用品行为

    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部署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现部分商家为规避监管通过个人微信、企业微信、微信群等私域渠道将顾客引流至线上在网站、平台、小程序等开设直播间假借“养生讲堂”“健康咨询”等名义进行夸大、不实宣传诱导老年人线上下单或线下消费为维护老年人合

    时间:2025-07-11 09:51:00
  • 国家卫健委:请大家不要轻信“网红医生”的这些行为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月4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胡强强表示,国家卫健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医疗科普现已成为中国各大网络平台上备受关注的内容。胡强强说,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胡强强指出,但是

    时间:2025-07-05 1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