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热汤 千般滋味,蒙自过桥米线“香”上了《人民日报》
要问蒙自过桥米线
究竟有多惊艳?
小蒙已经夸“累”了
今天
就来看看
人民日报是如何夸赞
蒙自过桥米线的
4月5日(今天)
《人民日报》刊发文章
《一碗热汤 千般滋味(跟着味蕾去旅行)》
将蒙自过桥米线
再次推上全国“美食榜”

一起来看看原文
↓↓↓
云南蒙自过桥米线
一碗热汤 千般滋味(跟着味蕾去旅行)
本报记者 叶传增
《人民日报》
(2025年04月05日 第 07 版)

云南蒙自过桥米线的配菜生盘。
薛莹莹摄(影像中国)
“汤来喽,小心烫!”伴随着服务员的提醒,一大碗热汤端上餐桌。汤色金黄,汤的温度高达90摄氏度,氤氲的汤气散发出浓浓的香气。

“汤是过桥米线的灵魂”。云南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丽珠坚持每天凌晨起床熬煮食材四五个小时,只为一碗地道的汤。随着热汤上桌的除了米线,还有十几份配菜——鹌鹑蛋、鸡肉、豆皮……“一放鹌鹑蛋,寓意圆满富贵;二烫鲜肉,寓意好运长久……”在王丽珠的指导下,食客按照“先生后熟、先荤后素”的顺序,将食材依次下入热汤。

米线是云南的日常美食。发源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的过桥米线,凭借精致的摆盘、丰富的配料、鲜美的汤底,吸引各地游客,蒙自市也被誉为“中国过桥米线之乡”。2014年,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过桥米线过的是哪座桥?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数百年前,一位书生在蒙自的南湖苦读,他的妻子过南湖桥给他送饭。为了让饭菜送到后还是热腾腾的,这位聪明的女子携罐提篮带着鸡汤、肉片、米线等,到达再将食材放入汤中,因而得名“过桥米线”。

一碗热汤,千般滋味。蒙自市过桥米线协会会长刘雯琦介绍,近年来蒙自市深入挖掘过桥米线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过桥米线的形式和内容,推进对外美食交流和商贸往来,持续提升蒙自过桥米线的知名度。

据统计,蒙自市现有各类米线经营主体2000余家,从业人员约2万人。当前,蒙自市将过桥米线产业纳入全市重点发展项目,成立蒙自市特色产业发展中心,构建了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串起了一条集吃、住、游、玩于一体的产业链。据介绍,蒙自市将进一步挖掘美食文化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味蕾游”体验。
蒙自过桥米线
香飘万里
其中的奥妙
等您来一探究竟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部分图片来源蒙自市融媒体中心资源库
编辑:杜孟霓
-
高考倒计时15天!用励志台词为高考生加油
“赤子之心常在,人不响,天晓得”“难走的才是上坡路”……还有15天就高考了,这些励志台词送给即将高考的你↓↓愿你咬紧牙关走完当下的路,为更好的自己,为梦想和青春,加油!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时间:2025-05-23 08:54:00 -
林诗栋晋级世乒赛32强
当地时间5月20日,2025年世乒赛在卡塔尔多哈继续进行。在刚刚结束的一场男单1/32决赛中,中国队选手林诗栋以4:0战胜中国香港队选手林兆恒,晋级32强。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孙龙飞
时间:2025-05-20 19:53:00 -
孙小荣:“旅居经济”,一个加速崛起的新赛道
住宿,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对于游客而言,是旅游的刚需,是每个游客夜晚的归宿;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住宿是“留客”要素,是将“流量”转化为“留量”,从而争取游客消费转化的基础前提。当云南放弃“七彩云南”的观光定位,提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并将“旅居云南”作为全省的文旅品牌定位。当山东省率先打造“民宿
时间:2025-05-20 11:53:00 -
1075单!云南水权交易单数全国居首
掌上春城讯日前, 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多措并举,全力推动节水工作,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节水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截至2025年5月15日,完成水权交易1075单,交易单数目前居全国第一。今年以来,省水利厅进一步完善节水工作制度保障,制定印发2025年云南省节约用水工作要
时间:2025-05-20 07:50:00 -
文物“出墙”、“一站式”感受民族风情……各大博物馆“各显神通”持续“涨粉”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博物馆是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宝库。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连日来,北京宋庄把属地九大特色博物馆汇聚在一起,以文物“出墙”、 移动联展 、科普课堂等形式,进乡村、校园、社区,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两天,北京宋庄打造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正在城市副
时间:2025-05-18 10: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