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到“领跑”,他们为重大工程加载“神经系统”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
【人物小传】
姜德生,1949年3月出生,湖北武汉人,光纤传感材料与传感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等多个奖项。

姜德生(左)指导学生做实验。
武汉理工大学供图
光纤传感是以光波为载体,光纤为媒质,感知和传输外界被测量信号的新型传感技术。与在互联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光纤通信不同,一些人对光纤传感的概念比较陌生。上世纪70年代,光纤传感技术出现不久,姜德生还是一名普通老师。凭借对技术的敏感,他察觉到光纤传感的重要意义:“光纤传感可以给工程建设加载‘神经系统’,让人们提前感知风险。”
多年来,姜德生带领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使光纤传感技术在我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国际上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
从无到有,自主研发打破垄断
1978年,一场12级台风登陆广州,很多负责高层建筑位移监测的电子设备因受到电磁干扰而瘫痪。如何实现不通电监测,成为业界的关注点。
“光纤通信能抗电磁干扰,光纤传感肯定也可以。”姜德生想。光纤具有不带电、体积小、抗电磁干扰、抗辐射性能好等优点,同时还对温度、湿度、位移等外界信号十分敏感。只要通过测量光参量的变化,即可掌握光纤所在区域的环境变化和潜在风险。
1979年,在一座简陋的实验室里,姜德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光纤传感器——光纤风压计。光纤风压计在强电磁干扰中仍能正常工作,它获取的测试数据,为我国高层建筑风荷载设计标准提供了依据。
一个光纤传感产品涉及光敏感材料、光纤光栅、调制解调器等多种元器件,一些关键元器件当时严重依赖进口。姜德生需要从国外某公司采购一种关键元器件:“大约2万美元一支,一个小指头大小的东西,比黄金还贵!”当他提出批量采购可否得到更低价格时,该公司高管拒绝了:“全世界都买我们的。”
姜德生下定决心自己研发!经过3年攻坚,他带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同类元器件。后来,那位高管来中国找姜德生,主动提出按照原价格的1/3销售产品,姜德生拒绝了:“这个价格比我们自己做的还要贵上10倍。”
2002年,姜德生带队研制的“五类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与加工规模化生产技术与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他创新研发的“光纤高温传感测量方法与装置”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
多年来,姜德生与团队开发了7大类30余种光纤传感器,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传感成套生产技术与装备,国内光纤传感领域开始大批量使用国产产品。
从有到优,同台竞技赢得尊重
一条双孔隧道,一孔用姜德生团队研发的光纤传感产品,另一孔用国外某知名品牌的产品,谁的火灾报警响应更灵敏?
结果出人意料:姜德生团队的产品完胜,国外品牌主动退出竞争。
在火灾报警领域,早一秒报警,就意味着救援难度和灾害损失的降低。姜德生团队提出新的技术路线,不但响应时间短,而且率先解决了20公里长距离无中继的世界难题。
2006年,陕西秦岭长达18公里的终南山隧道火灾报警工程进行招标。“当时火灾报警探测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业主不太信任国内产品。投标过程中,我们新研发的产品各种现场应用参数都优于国外产品。业主最终决定两家企业各铺设一孔隧道,同台竞技。”姜德生团队成员、武汉理工大学研究员范典说。
投入使用3年后,国产光纤传感产品顺利通过验收,国外产品并不适合长距离应用,点火试验中从起火到报警的响应时间较长,无法通过验收。国外品牌主动撤出,另一孔隧道也全部改铺国产产品。
“只有产品性能更好,才能赢得同行尊重。”姜德生常对学生这么说。
多年来,光纤传感技术不断升级,姜德生的科研紧跟国际前沿和国内需求,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姜德生团队研发的“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与系统”运用在国家油库上,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春季,一座10万立方米大型油罐遭3次雷击后着火。它与十几座油库相连,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由于姜德生团队研发的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火花一出现便立即报警,避免了一场灾难。
2007年,凭借“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与系统”,姜德生团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截至目前,姜德生团队研发的光栅火灾报警系统应用在我国约两万公里隧道和90%的油库上。
搭建平台,助力培养融合人才
夜幕降临,湖北鄂州花湖国际货运机场依然热闹,每晚都有百余架飞机在这里起降。
“按照原方案,整个机场跑道计划布设约800个传感器。”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李明忠说,但在了解到姜德生团队的技术实力后,机场方面选择了新的建设方案。最终,机场以同样价格布设了5.3万个传感器,实现了机场跑道的智能引导、智慧运行。
这是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姜德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工业化生产出单纤超过10万个光栅传感器的产品,形成了大容量、高密集、高精度的光栅阵列光纤传感网络系统,并首次在机场跑道、地铁中实际运用。2019年,“大容量低损耗阵列光纤光栅制备关键技术与运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如今,年过七旬的姜德生依然往返奔波于实验室与生产一线。经过他的努力,刚成立时只有3人的研究小组和简陋的实验室,逐步扩建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于一体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这是光纤传感与材料、信息、机电、土木、交通、安全应急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带动了相关学科发展和多学科人才成长。在姜德生10多年的指导下,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张联盟和傅正义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于创新、立于应用、胜在交叉、贵在坚持、不懈追求”,这是姜德生对科研生涯的总结。他一直秉持这样的思路,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5.4.21 第6版
人民日报记者 田豆豆
版面责编:白之羽、康岩、刘涓溪
本期责编:刘莉莉、罗彦、任彤彤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一撇一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露营要尽兴 安全别大意@国家应急管理部#应急科普
|编 辑:刘亚妮|责 编:刘兴存|监 制:常毅博 姚宏伟|总监制:王来林点击下方,安装“新庆城”,关注我们哟!
时间:2025-07-16 14:44:00 -
央媒看四川丨县域体育活力足: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鱼竿钓起红火日子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4日 第 12 版)四川省南部县,游客在升钟湖畔垂钓。王明峰 摄人民日报记者 王明峰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升钟湖畔的碑垭庙村薄雾笼罩,一栋栋特色民居在晨光中若隐若现。一大早,95后民宿经营者杜成洲的手机已响了好几次。“瞧,虽然比赛结束了,但客房还是供不应求。”手机上频频跳
时间:2025-07-14 08:32:00 -
内蒙古6892.3万元后补助资金支持856个项目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审核通过2025年度技术交易后补助项目856项,下达补助总金额6892.3万元。同比上年度,项目数量增长52%,补助金额增长36.8%,体现了自治区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积极成效。从补助具体情况来看,在承接技术转化方面,76项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合同获得补助1346.4万
时间:2025-07-14 07:47:00 -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成功完成高难度冠心病患者微创髋关节置换术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 通讯员 张大华)近日,西安医学院一附院骨科一病区成功为一位87岁高龄且伴有严重冠心病的患者实施了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创造了生命与技术的双重奇迹。生死抉择:骨科难题叠加心脏危机日前,87岁的张爷爷(化名)因不慎摔伤导致右侧股骨颈骨折,被紧急送往西安医学院一附院骨科一病区。然而,更令
时间:2025-07-13 12:12:00 -
中国工商银行(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姜壹盛被查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工商银行纪检监察组、广东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国工商银行(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姜壹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工商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广东省珠海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5-07-11 1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