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宁夏隆德县:多措并举破解农田“白色污染”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7:16:00    

来源:【宁夏新闻网】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丁炜勇 李东)近日,记者走进宁夏隆德县鑫泰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对残膜进行分拣、清洗与破碎,经高温熔融、挤压造粒等工序,让残膜“摇身一变”成为高纯度塑料颗粒。据了解,该公司专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及销售,每年春季开启收膜工作,年回收量超7000吨,能产出800多吨颗粒,实现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

春耕时节,隆德县全力推进农田残膜回收治理,积极探寻绿色农业发展新路径。“人机结合”成为提升回收效率的有力手段。在腾发牧业的百亩农田,大型残膜搂膜机的齿轮状滚筒将深埋地下的残膜翻卷至地表,自动卷收、压缩成捆。田垄边缘与机械难以触及之处,农户们手持钉耙、编织袋仔细清理,一场残膜清理“攻坚战”有序开展。

各回收站同样热闹,工作人员忙着称重登记,一车车残膜运往指定厂房,等待送往资源化加工厂。如今,残膜“变废为钱”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越来越多农户主动加入“田间清膜大军”。“残膜留在地里污染环境,现在回收能换钱,买化肥能补贴点。今年残膜回收一公斤1.2元,一天能挣100多元,挺好的。”神林乡双村一组村民马义明开心地说道。

农业生产中,地膜对农作物保温、保湿、保肥及增产作用显著,但回收不当就会给土壤环境带来沉重负担。为破解难题,隆德县农业农村局创新地膜发放和残膜回收管理措施。县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彦明介绍,今年通过强化政策宣传,大力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生物可降解地膜,今年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34万亩,生物可降解地膜1万亩。同时,推行“以旧换新” 机制,农户交售15公斤残膜,可到乡政府领取一卷政府补贴的新地膜。今年全县共投资购置400余台残膜回收机,回收残膜7000吨。

通过一系列举措,隆德县在农田残膜回收治理上成效初显,为农业绿色发展筑牢根基。

本文来自【宁夏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 盐湖映初心 热土谱新篇(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花马池畔,白茫茫的盐田里,赤着脚的战士与老乡们,或肩挑,或车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宁夏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内的老照片,定格了“三五九旅打盐忙”的历史场景,也铭刻下这座以盐命名的城市,在抗日战争年代作为经济生命线的特殊贡献。盐池县,地处陕、甘、宁、内蒙古四省份交界地带。抗战时期,盐池产“三宝”——

    时间:2025-08-25 06:14:00
  • 中国驻美大使:禁限中国公民、企业购买美国农地是“挂羊头卖狗肉”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22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大豆产业合作伙伴早餐会上说,中美同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双方完全可以优势互补。谢锋在演讲中表示,中美共同支撑起全球粮食生产的近四成、消费的近四分之一。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领域具比较优势,美国则以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为主。中美

    时间:2025-08-24 15:09:00
  • 宁夏启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中采访活动——四天深入五市十县 展现产业攻坚新图景

    央广网银川8月19日消息(记者李畅 齐平 实习生马嘉雯)8月19日上午9时,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启动“奋力打好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攻坚战”集中采访活动。本次活动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邀请中央驻宁媒体及地方主流媒体组成采访团,深入全区五市十县(区),全方位报道宁夏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成果与创新经验。

    时间:2025-08-19 11:00:00
  • 农业农村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

    人民网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李栋)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大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创

    时间:2025-07-16 15:04:00
  • 南阳日报社百名记者走基层|果蔬飘香绘“丰”景

    盛夏时节,走进宛城区瓦店镇大山农业科技园120余亩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下,每一串葡萄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浑圆饱满、晶莹剔透,沉甸甸地挂在枝头,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间,或修剪或套袋,每一个动作都充满着对丰收的期待和渴望。“葡萄种植基地目前种植有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等8个葡萄品种

    时间:2025-07-07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