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缓解失眠焦虑的中医密码
当夜幕低垂,辗转反侧的你并非独自清醒。据研究显示,全球约30%的人群饱受失眠困扰,而焦虑则如影随形。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以经常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眠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等症状。人们多少总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失眠,部分为一过性的,与环境、生活、情志等变化相关,但仍有一部分人长期饱受失眠困扰。长期失眠不仅会使白天精神萎靡,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情志失调、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是增加精神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病风险,成为诱发疾病的温床。中医将失眠称之为“不寐”,其根本病机为阳不入阴。中医认为:“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即阳气归于内,神气安定,人自入眠;而阳不入阴,神不内守,即睡不着。简言之,失眠焦虑的核心在于阴阳失衡、心神失养。临床常见证型有心脾两虚、肝火扰心、痰热内扰、阴虚火旺等。具体表现为三种主要证型:心肾不交型:心烦不眠、腰膝酸软,犹如心火在上燃烧,肾水在下冰凉,水火难融;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醒、心悸健忘,伴随面色萎黄,是气血不足的典型信号 ;肝火扰心型:入睡困难、梦多易惊,舌尖红苔黄,多为压力郁而化火的表现。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压力逐渐增大,失眠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人难以言说的苦恼。面对失眠,一些人选择“硬扛”,一些人通过数羊、聆听音乐、饮用牛奶等方式来助眠,也有一些人无奈形成了依赖安眠药物的习惯。药物虽能在短时间内打开睡眠开关,但其潜在的副作用以及长期服用后逐渐增加的药物耐性,常常令人陷入两难境地。其实,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来看,生活中充满着许多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可以平衡气血阴阳,缓解焦虑,从而达到养心安神的功效。对于早期轻度的失眠也可以采用揉按穴位,推拿经络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药食同源的智慧,正是通过食物温和纠正这些失衡,避免药物依赖的根本之道。现代研究揭示:小米含色氨酸促褪黑素合成,桂圆维生素B族改善脑供血——这些发现恰与中医“桂圆补心血”“小米和胃安眠”的千年智慧共振。或许真正的健康睡眠,始于我们放下药瓶,端起那碗温热药膳的瞬间。
一、宁神安眠的天然药箱:五大核心食材详解
1.酸枣仁:有东方睡果,安抚焦虑之魂的称号,被《本草纲目》尊为“安神第一要药”,其奥秘在于:酸味入肝:滋养肝血,平息虚火上扰。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含皂苷与黄酮,调节GABA受体(大脑镇静通道),延长深睡眠时间。经典搭配:酸枣仁15g+粳米煮粥,睡前温服,尤适焦虑型失眠。
2.百合:抑郁情绪的白色解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创“百合病”之名,专指情志失调,而百合正是主药。百合性微寒能够清心除烦,化解虚热躁扰。科研发现,百合苷通过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实现镇静。家用食疗可将百合50g+莲子30g+小米煮粥,达到心肾双调之效。
3.莲子:心肾相交的天然桥梁。莲子中心的绿色胚芽——莲子芯,是清泻心火的秘密武器,莲子芯味苦性寒,含莲心碱,专清舌尖红赤的实火;莲子肉性平可补脾益肾,治心肾不交型失眠。故服食莲子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之效
4.桂圆+大枣:气血双补的黄金搭档。桂圆肉色红入心可补心血,改善思虑过度导致的健忘,大枣色黄入脾可促造血,中医临床常与浮小麦、甘草组成甘麦大枣汤,专治“脏躁哭泣”。这对“红黄组合”暗藏中医五色理论 ,日常将小麦30g+炙甘草6g+大枣10枚煮水,缓解妇女更年期焦虑性失眠。
5.茯苓:祛湿安神的隐形卫士。茯苓性平味淡,利水不伤正,安神不助热,是脾虚湿盛者的福音,该类人群常表现为失眠伴水肿、腹胀、大便粘滞。现代药物价值提示茯苓多糖调节免疫,缓解焦虑抑郁相关失眠。北方地区常以茯苓粉50g+糯米粉100g烤饼,脾虚湿困型失眠者的理想零食
二、辨证施膳:三类失眠的专属食养方案
1.虚性失眠(心脾两虚):滋养心脾
桂圆莲子红枣汤:桂圆10颗+莲子15克(去芯)+红枣5枚,睡前2小时服。
小米茯苓粥:小米60克+茯苓粉15克,晚餐食用促深度睡眠。
2.实性失眠(心肝火旺):清心降火,平肝潜阳
酸枣仁百合茶:炒酸枣仁15克(捣碎)+百合10克+麦冬6克,下午代茶饮
丹参茯神汤:丹参4克+茯神5克+百合15克,煮水1小时,专治肌肉紧张型焦虑
3.虚实夹杂型(肝郁脾虚):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核桃茯苓粥:核桃仁30克+茯苓粉15克+粳米50克,健脑安神双效
玫瑰陈皮饮:玫瑰3克+陈皮2克,宽胸理气,活血祛瘀
三、科学增效:四个关键细节决定成败
1.药膳服用的黄金时间:安神粥宜睡前2小时服用,清心茶饮应在下午饮用,避免夜间利尿,睡眠中断。
2.烹饪关键:对于一些质地较硬的药材(如:莲子、酸枣仁)需先煎煮或者压碎后煎煮;蜂蜜用
3.避忌清单:服安眠药期间忌浓茶咖啡;糖尿病慎用桂圆;茯苓避用铁锅烹煮。
4.就医须知:若失眠超过1个月且伴情绪障碍,或有内分泌疾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需立即就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
药食同源的本质,是让疗愈回归一日三餐的朴素日常。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当我们用酸枣仁粥代替安眠药,以百合莲子羹替代宵夜,食物便成为连接自然节律与人体生物钟的媒介。睡眠是阴,觉醒是阳,以食物是媒,调和阴阳。
此外,按摩穴位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有调节气血的运行,平衡阴阳,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而且,按摩穴位还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所以,在睡前我们可以通过揉按一下常见的穴位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进入深度睡眠。
1.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的后方。每天按揉5至10分钟,就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2.太溪:肾虚或阴虚火旺者,可按摩太溪穴。此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经的原穴。经常按摩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效。
3.太冲:脚背上大拇趾和第二趾结合的地方向后,在脚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就是太冲穴之所在。每晚临睡前花10分钟来按摩,有明显的酸、麻、胀、痛的感觉为准。平素脾气急躁、爱生闷气、不爱言语的人,经常按一按太冲穴,心情就会舒畅一些,失眠的症状也会缓解。
4.涌泉:此穴位于人体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内经》:“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做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按摩此穴位,有良好的补肾作用,可补肾安神。经常按摩也有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的功效。
5.内关:位于掌心面,手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按压该穴可以防治心脑血管病,对治疗头痛、头晕、失眠、焦虑等症都有效。
药膳从内滋养脏腑气血,治其本;穴位按摩从外疏通经络气机,调其标。二者结合,内外兼治,形神同调。既补脏腑之虚,又解经络之滞。避免药物依赖,通过日常调理重建“阴平阳秘”的生理节律。以药膳调养形体,按摩安定神志,契合中医“形与神俱”的健康理念。《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药膳与穴位按摩正是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使心神得安,夜寐自宁。
作者:薄化君 张璟婷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
科普|缓解失眠焦虑的中医密码
当夜幕低垂,辗转反侧的你并非独自清醒。据研究显示,全球约30%的人群饱受失眠困扰,而焦虑则如影随形。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以经常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眠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等症状。人们多少总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失眠,部分为一过性的,与环境、生活、情志等变化相关,但仍
时间:2025-08-19 07:09:00 -
外人眼中的老北京
本期“南都书单”重点向大家推荐一部呈现一百年前老北京风貌的译著《北京纪胜》。英国女作家裴丽珠自幼旅居中国数十年,熟谙北京的方言和市井生活。她以独特的中西双重视角记述20世纪20—30年代的北京风貌,突破传统西方游记的猎奇笔调,以女性细腻且包含深情的文字,写成了这本《北京纪胜》,很值得细读。 “南都书
时间:2025-07-06 07:05:00 -
侯爷也爱“扎针”?海昏侯墓发现我国迄今最早钢制医用毫针!
【来源:江南都市报】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一项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显示,海昏侯墓出土的针状金属物被确认为最早的采用炒钢技术制作的医用毫针,是西汉时期医疗器具在材料和形制上嬗变的直接证据,对研究中国针灸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图为海昏侯墓出土的玉管及其内的医用针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海昏
时间:2025-06-26 15:48:00 -
梁桂英:让艾灸与拔罐在乡镇卫生院扎根|下茆镇卫生院
在四会市下茆镇卫生院,护理部主任梁桂英是一位备受赞誉的护理工作者。自 2008年投身护理事业以来,她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用多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诠释着护理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多次荣获四会市 “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 称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梁桂英对待每一项任务都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无论是为患者打针输
时间:2025-05-10 21:07:00 -
中医理疗显疗效 患者感恩赠锦旗
【来源:枣庄市卫生健康委_员会市级动态】中医理疗显疗效 患者感恩赠锦旗近日,张范街道北于村田大姐将一面绣有“除病痛技术高超,保健康医德高尚”的锦旗送到张范镇中心卫生院,对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贴心服务表示衷心感谢。田大姐因“长期颈肩疼痛、活动受限”到张范镇中心卫生院就诊。中医理疗科组织相关人员结合患者
时间:2025-04-23 1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