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犯罪指哪些
经济金融犯罪是指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伪造货币罪:包括伪造货币、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等。
变造货币罪:包括变造货币、持有、使用假币等。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的行为。
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或批准文件的行为。
高利转贷罪: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
金融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贷款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的行为。
票据诈骗罪: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的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的行为。
计算机和网络犯罪
利用计算机伪造或变造金融凭证,实施经济犯罪。
其他相关犯罪
洗钱罪: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妨害信用卡管理制度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行为。
有价证券管理制度犯罪:包括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等。
危害金融机构存在管理制度犯罪:包括擅自设立金融机构,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等。
这些罪名涵盖了金融市场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的金融管理秩序到具体的金融诈骗行为,再到利用现代技术实施的计算机和网络犯罪。金融犯罪不仅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也给国家和公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打击金融犯罪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
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超9万亿元
人民网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杜燕飞)人民银行13日发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470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
时间:2025-04-14 19:54:00 -
沁县农商银行:创新 “绿金融” 勾勒新面貌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沁县农商银行立足本源、专注主业,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把更多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金融之力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多亏了农商行的贷款支持,我们收粮户的资金问题终于解决了!”4月10日,沁县樊村的李大哥信
时间:2025-04-14 16:24:00 -
兴业银行信用卡深耕“消保土壤”,让民生幸福“枝繁叶茂”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金融机构在服务创新的同时,如何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兴业银行信用卡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践行“八个坚持”,通过多维度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金融为民”特色路径,让守护消费者权
时间:2025-04-14 14:43:00 -
外资金融机构纷纷看好中国市场 全球投资者兴趣不断提升
2025年以来,全球资本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大迁徙”,而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地,就是中国。德意志银行、高盛、瑞银等国际金融巨头纷纷发布乐观预测,称未来几年中国企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3月份,德意志银行旗下一只跟踪A股沪深300的ETF单周“吸金”2.39亿美元,规模创下2024年10月以来最大单周
时间:2025-04-12 06:14:00 -
刚刚!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
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体育金融服务,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扩大体育消费,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体育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从加大体育产业发
时间:2025-04-11 18: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