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4 09:35:44    

唐太宗言曰“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史书的作用大得很啊!),所以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

“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

其中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前四史为后世史书创下了作史的蓝本,对客观事实的敬畏使得有很高的可信度

1、史记—西汉·司马迁:初称《太史公记》,列“二十四史”之首。

公元前104年开始,历时14年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完成。

记述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先后‬拜师于‬古文大师孔安国、今文大师董仲舒。遍访河山,游历天下。因替李陵辩解,被处腐刑后‬,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了这部巨著。

史记

2、汉书—东汉·班固:又称《前汉书》,被誉为“典史经典”。

公元105年开始,前后历时二十余年,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班昭和马续补写完成。

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十二篇纪,八篇表,十篇志,七十篇传共一百篇,八十万字。

班固:史学家‬班彪之子,十六岁入洛阳太学,贯通各种经书典籍,拜‬为‬‬“兰台令史”受诏修史,为‬求建功立业,在‬窦宪军中‬担任‬中护军出征‬西域‬,后‬受‬窦宪牵连‬死于狱中。

班氏家族两代四人的心血,完成‬这部“言皆精炼,事甚该密”的史著。

汉书

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由南朝宋史学家范晔从公元432年开始至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撰写,其中8卷志是由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抽补进去的。

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包括十卷纪,八十卷列传,8卷志共98卷,89.4万字。

范晔:侍中范泰之子,出身顺阳范氏。他母亲入厕时所生,是妾生的庶子。才华横溢,生性孤傲,写出了结构严谨、属词丽密的《后汉书》。也提出了史书真正的目的就是“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写史为政治服务。

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言曰“可惜。满腹经纶,葬身此地。”

后汉书

4、三国志—西晋·陈寿:也称《国志》

公元280-290年,历经十年,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今。

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包括《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共65卷,37.78万字。

陈寿:四川省南充市人,少时好学,入成都太学师从大学者谯周。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写尽天下英雄事儿也写不好自己一生的坎坷坎坷命运。

“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以洞穿历史的冷峻眼光和良史之才,著成煌煌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

相关文章